安徽这个古村有124幢国保建筑,入选
2025/1/19 来源:不详安徽这个古村有幢“国保”建筑,入选世界遗产
黟县位于安徽省北部的黄山和南部的百越地区,是面积最小、历史最悠久的黄山市。黟县四周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一度与外界隔绝,但却造就了一片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是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原型所在。
到黟县,最好的景点就是西递村,它离黄山风景区只有40公里。古村落因其优美的田园风光、精致的徽派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誉海内外,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素有"桃花源"和"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它也被誉为"桃花源"和"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又叫西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朝廷在这里设置了驿站和店铺,所以改名西递。当地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中国江河多向东,西递一带却极少向西流,故有"东水西递"之说。
西递村多姓胡,这是胡氏家族几十年前就形成的一个古村落,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胡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出过官员人,商贾文人也有好几位。村前有一座高二点三公尺、九点九五公尺的汉白玉佛塔,为明万历六年(年)为西递籍进士兼胶州刺史胡文广所建,为明代徽派石刻艺术之大成。
西递是徽商的发源地,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许多西递人回乡造屋,修祠堂,铺路架桥,徽州建筑在当时非常繁荣。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西递村共有余处建筑物,其中保存完好的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
相较于安徽其它著名的古镇,西递具有更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村庄的街道全部由青灰色的黟县石铺成,其船形布局、地形地貌在徽州是独一无二的。另外,大部分古民居都是村民的私宅,由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保留了原始质朴的风格,可以说是徽州古典建筑的代表。
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余平方米,是西递胡氏第十四世世亨公的府第,后来随着胡氏子孙的不断发展,扩建为宗祠。原是西递胡氏第十四世孙石亨公的居处,后来胡氏繁衍生息,扩建为祖祠,供胡氏子弟举行丧事、教化刁蛮子弟之用。“敬爱堂”的寓意在于启发后人尊敬长辈,友爱友爱,和谐相处。
据《胡氏族谱》载:"西递始祖胡氏,原名李,是唐昭宗的幼子李晔,为了躲避朱温的叛乱,被胡三爷护送到婺源避祸,改姓胡,改为昌义。胡氏第五世孙胡世良,在北宋熙宁二年(年)迁入西递居居,史称"真李假胡"和"明经胡"。
每到阳春三月,金黄的油菜花就会把西递古村的四周装点得一片金黄,粉墙黛瓦,流水潺潺,一派田园风光。今年春天天气转暖,西递预计三月十日开放,三月底结束,想要拍摄皖南油菜花的朋友一定要准备好哦!
#出门过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