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很多
2023/11/16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清明节刚过去,人们也逐渐从缅怀亲人和祖辈的情感中走出来,回归到了平常的生活节奏当中。
不过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想念亲人的情感却久久不能平息,亲人曾经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脑海中时隐时现。
最后也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感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其实那一座座亲人的坟墓,是逝者的归宿,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情感寄托,只要坟墓还在,心中的那份牵挂和想念就一直存在。
不过老祖宗认为,逝者的坟墓固然重要,作为生者居住的房屋也不能忽视,都有一定的讲究,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就因此而诞生。
其中前半句讲的是逝者的归宿,后半句则说的是生者的住所,虽然这句俗语有很多人都听过,从字面意思来看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其背后的原因,很多人却并不明白。
01人过五代另起坟
任何流传下来的文化,都有其历史背景,所以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就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家族文化一直是其重中之重,古代封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个又一个世家大族的支撑。
大的家族比如陇西李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等等,他们都是一流的门阀世家,家族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单点来说,世家大族的财力维护了当地的和谐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他们输出的人才,在国家的发展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拿弘农杨氏来说,家族中就出现了杨敞、杨宝、杨震、杨修等著名人物,尤其是杨振,更是有着”关西孔子“的称号。
不过这些门阀世家的成就,并非一朝一夕而成,而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得来的。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普通的百姓人家还好,在一些中型或者大型的世家中,往往可以向上追溯数十代人,如果这些逝者都埋葬在一块土地中,那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墓地。
到底有多大,这要看家族的生育率,如果按照每一代三个儿子来计算,算上他们的妻子,那么一代人就需要最少6座坟墓,这还不算那些有诰命,或者生下出色后代的妾室。
所以如果按照30代来计算,那么最少也有座坟墓。
如此规模,那将是非常大的一片墓地,别说清理和打扫,就是清明祭拜的时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的流程。这无疑会给后面的子孙造成巨大的负担。
要知道,古代祭祀祖先,并非现代人那样简单,需要经过许多的步骤和流程。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古人就提出了“五代另起坟”的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起来其实也很简单。
对于这些世家大族来说,他们的后代虽多,但每个人都属于不同的分支,也都有自己的土地,在某个分支中,只需要埋葬五代以内的祖先即可。
至于整个家族的共同祖先,家族会修建一座祠堂,通过供奉牌位的方式来进行家族式的祭祀,这样就可以完美解决坟墓过于集中,难以完成祭祀的难题。
以上就是对俗语上半句的解释,通过详细的解释,相信许多人明白了上半句俗语的含义,同时也知道了祠堂的来历。
不过下半句“房过三代必走人”是何意思?古人为何要总结出这样的俗语?
02房过三代必走人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一间房屋流传三代人后,就必须搬走。
可是这似乎并不符合情理。
按照我们对古代建筑的理解,古代的民居大多都是单层,最多也就是三层左右,因此只要经常修缮,那么房屋的使用寿命一般可以达到百年以上。
就拿故宫来说,始建于年的故宫,距今已经多年的历史,可我们如果去故宫游览,会发现故宫的建筑仍然历久弥新,几乎像是近代的作品。
当然了,故宫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毕竟这里是曾经的皇宫,修建时的用材和用料都是当时最好的。此外故宫一直被修缮,直到如今也从未停止。所以即便是房屋出现了损坏的情况,也会第一时间修复好。
既然如此,那么就举一个民间的例子,皖南古村。
图:皖南古村建筑群皖南古城坐落于安徽黟县黄山风景区内,占地面积达到了13公顷,距今已将近年的历史。
在这个古村中现存祠堂3座,民居座,还有1座牌楼,至今也是屹立不倒。
此外像这样具有几百上千年历史的古村,仅安徽一省还有历溪古村、查济古村、唐模古村以及许村等十余处。
那么为何古人还有“房过三代必走人”的说法,如果真的搬走了,这些古村中的房子留给谁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又由谁来修缮?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历史遗留下来的谜题,也必须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其实翻阅资料可以发现,这些古村之所以能留存下来,主要是因为这里曾经居住的基本都是世家大族。
这些世家大族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必然会出现人财两旺的情况。就拿皖南古城来说,其中留存至今的三座祠堂,就可以说明当时这些世家大族的兴盛程度。
所以这些古村中的房屋在修建时,用的都是上等的材料,因此即便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依旧可以居住,也不会出现“房过三代必走人”的情况。
然而这并不能代表全部,世家大族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穷苦百姓,他们的房子构造简单,用材粗糙,很难支撑百年以上的时间。
所以这些穷苦百姓的房屋,一般居住三代人后就面临老旧且随时坍塌的危险。为此古人才总结出俗语的下半句来告诫后世之人,避免发生危险。
时代在变,如今的人们在生前死后的归宿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如今的人们似乎只注重看得见,摸得着,住着舒服的房屋,对于逝者坟墓的讲究,在取消土葬之后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其实这只是一种顺应时代的改变,其本质并没有变化,就好比这句俗语,其终极思考无非“归宿”两个字。
03小结思考
归宿,对于逝者的坟墓也好,生者的房屋也罢,都需要考虑现实的情况来进行调节。
虽然古人认为的“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在如今已经不再适用,但其内在的含义却并没有变。
归宿是人们生前死后的终极问题,作为一个需要生活的人,有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不论是买也好,还是租也罢,都是必须。
而死后的坟墓,虽然在火葬的改革下变成了如今的撒海、园葬、树葬等方式,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缅怀。
虽然如今的人们飘散在全国各地,都在为自己的小家而努力着,看似没有了古代浓重的家族亲情,但其实却更能体现如今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拼搏精神,以及对小家庭的守护责任。
这就是进步,也是如今时代对“归宿”的现实调节。
参考资料:《俗语大全》
本文系原创,撰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