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农校及其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始末

2023/1/7 来源:不详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

方茂甫

第期

01

徽州农校的创立

年9月,安徽省徽州初级农村职业学校创办于绩溪县孔灵村,简称“徽农”。徽农为什么要办在孔灵呢?

当时,安徽省教育厅意欲在徽州办一农林职业学校,造就人才,服务桑梓,促进农林经济发展。当时选择了几个建校地点,一是屯溪之高枧,二是休宁潜阜,三是歙县紫阳书院,四是绩溪县东山书院。派筹备组实地考察,对上述地点皆不满意。

年3月,绩溪县教育界同仁胡运中和《亚东图书出版社》汪孟邹牵头联名吁清省教育厅在绩溪创办蚕桑学校,同时致函胡适,请他出面向省方说项。经胡适多次函通,省教育厅厅长杨廉始于年春季派金瀚(文希)为筹备员,来徽州实地勘查,最后才择定孔灵村。其原因有三:首先,孔灵村人少地多,且有成片之田畈,堨塘较多,水源充足,能满足办学之需求。其次,当时日寇正准备扩大侵华战争,山区相对安全,一些企业、学校都纷纷内迁。孔灵当时虽然不通公路,却离芜屯公路仅只五里之遥,既符合战争年代相对安全之需要,又兼顾到运输之方便。第三,地方人士以及县政府办学热情高,积极配合。经过紧张筹备,筹款购买田地、房产,共计筹款余元,购得田地亩、旧屋5间。经过年的紧张筹备,年如期开学上课。

办学前后十三年,可分为三个时期。

初创时期(—)

为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办学突出了农业职业学校的特点:重视农场建设和农业课的实习。

学校筹建时,已着手建了农场并雇工耕种了部分土地;此时,工饷、种子、肥料等开支均向省教育厅请拨。学校正式创办后,省教育厅提出了“以农场发展农场”的办法,停发了农场的经费。因此,学校将多亩土地实行出租的办法,其中有亩称为农田、租金较低,但须受学校的指导,带有实验和示范性质。学校还保留了多亩土地,供学生实习和农工耕种。在这百亩多的土地上,又分为稻作区、经济作物栽培区、花卉园艺区、苗圃区以及学生实习区。年,学校曾试验名为“帽子头”的优良品种,这种稻种,在当地推广时颇受农民欢迎。据记载,年9月至12月,农场各项收入为元,支出为元,两比稍有节余,初步实现了“以农场发展农场”的省厅指令。

年开始有初农毕业生。为培养高一级农林人才并解决抗战期间初农毕业生的升学困难,经省教育厅和皖南行署批准,学校开始招收高级茶科生。

这一时期,学校编有《徽农》油印刊物,为师生宣传、动员民众抗日提供了园地,前后办了十余期。

兴旺发展时期(—)

年秋,学校增招了一个高级茶科班,成了一所兼有初、高级农科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校名亦随之更名为“省立徽州农业学校”。为收容沦陷区学生,学校又增办了一个初一义务班和一个初二普通班,并继续办有《徽农》油印刊物一种(年5月编印过第12期)

这一时期,教师队伍齐整,校务颇有起色。各年级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实习。实习区也重新划片,分成蔬菜园艺区、花卉园艺区、果林区、稻作区、麦作区、棉作区、茶作区、旱作物区、苗圃区及森林区。年曾培植桐树苗十万株、桑树苗五千株。该年开春,茶科学生曾由导师带领到祁门县良场实习了一个半月,颇有收获。年9月,学校还与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安徽办事处合作,订了一个《推广蚕桑生产进行办法》。大致内容如下:一、推广步聚。以孔灵为中心,第一年以10里为范围,嗣后逐渐由近及远,分期分段推广。二、标本陈列室。计分生丝、蚕茧、桑叶、病虫害、蚕体解剖、蚕室模型、各种统计图表及书籍,以便民众及学生参考。三、示范桑园。徽农特级农田区,全部百余亩,拟划靠河边约30亩为示范桑园区。每亩约植60株,30亩共植株。关于桑园之整地、施肥、剪枝、除害、采桑等各项技术,可使农民观摩、仿效。四、示范养蚕。由推广部负责示范养蚕,一方面供学生实习,一方面供农民观摩、效仿。五、举办蚕桑训练班。学员必须高小毕业或同等学历,加以一年之训练,即成实用人才。学员以女子为宜,丝厂招收女工甚多,选拔30名,另在民众中招收。普通课程为:国文、公民、生物大意、理化大意、学农大意。专业课程为:栽桑、养蚕、制种、缫丝。课程由徽农义务教授,实习缫丝由丝厂任教。

年下半年,江强业校长病重,教导主任亦因买米长期在外,校内专科教员均未聘齐;农场虽大而无种之地甚多,以致造成了“林科无林、茶科无茶、蚕科无蚕”的局面。秋,校长辞职,不久去世;新校长接任后,严格了成绩考查,整顿农场、制定了“经济农场五年发展计划”和“实习农场的生产打算”。不久,校长再易人。继任校长何庆云,曾任浙江省农产创造局局长,善于农产品制造,因此,于年9月增办了农制班,又在年制定了一个“筹设农产制造场的组织办法”。由于教育厅无款可拨,学校就自筹款项,增添了一部精蒸蒸留器和一些简单工具,办了一个酿造部,蒸馏酒精;又办了一个制造部,制造豆腐、酱油,农产制造班因此偏重于生物化学工程,实习时间约占三分之一。

年11月1日,学校编辑创办了《徽农通讯》不定期铅印刊物,到年2月共编发十期,因何校长去职,该刊停办。年至年,农场连续两年受灾,实习农场垫支达,元,经济农场垫支,元。学校开始走向衰落。

衰落时期(—)

年2月1日,学校易名为省立绩溪农业职业学校。同年秋,因停办初农,又易名为省立绩溪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第七至十期的《徽农通讯》更名为《绩农通讯》。

学校农场土地,由于连年被河水吞没,几乎全部废弃。加之血吸虫病的流行等原因,年,学校由孔灵村迁到县城内,借章氏宗祠、支祠及县森林苗圃三亩余地,勉强维持。由于失去了实习基地,因而增加了理论课:年高级农艺科(第四届)计有文化课10门、专业课16门;年高级农艺科(第五届)的文化课则增至13门、专业课猛增至22门,形成了黑板上学习农业的局面。

年,省教育厅电复学校“自本年下期起改办初中”,于是,年9月,学校开始招收一个初中班,学生40人,不久又奉令“高职班办至毕业”;12月1日,学校更名为“省立绩溪初级中学”,基本上结束了农业职业教育的使命。徽农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抗战胜利后外籍师生陆续返回,农职业教育尚未引起地方注重和解放战争的游击战已波及孔灵一带。

02

徽农党组织的创立与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在中共皖南特委和徽州中心县委的推动下,中共绩溪组织开始恢复和发展起来。

年12月间,日本飞机轰炸绩溪城乡,并有入侵徽州的动向,校长金文希卷款逃跑,学校停课。学生汪永时、方邦通回到家乡歙县,于年初考入岩寺国民党战地政治工作委员会驻岩寺工作团青年救亡干部训练班学习。2月28日学习结业,汪永时经吴立奇,郑家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4月4日,徽州农校奉省教育厅电令复课。中共徽州中心县委派党员汪永时到徽农开展革命活动。汪永时到徽农后,一面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推动该校青年抗日救亡运动。一面在同学中物色进步分子,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员。先后发展了方邦通、汪承荣、王致和、方荫櫆、吴成融为“民先”队员,建立了徽州农校“民先”小组,初步开展了抗日宣传工作。年8月15日,根据方邦通的表现和要求,郑家琪、汪永时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增强了徽农党的力量。年3月,中共绩溪特别支部党员程扶铃应聘到徽农担任职员,其党的关系亦转入徽农,根据中共徽州中心县委的批准,建立了中共徽州农校支部,汪永时任书记。

徽州农校党支部建立后,在斗争的实践中发现、考验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年9月,中共徽州中心县委改组为歙绩休中心县委后,中心县委为加强党的基层工作,先后举办了两次党员训练班,并于年初派妇女部长黄宝豫到绩溪工作,派李式一到绩溪任区委书记,从而加强了绩溪党的力量。截至年上半年,中共徽农支部先后吸收了汪承荣、汪承炎、凌成灶、方阴櫆、王致和、方德和、汪德馨、吴华卿、程克俭、汪莳(女)、张逸、吴淑全、阙文涛、王文恬、陈桂山、胡宗慤等2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黟县复旦附中入党,但因身份暴露而被迫退学的学生董光裕也于年9月转入徽州农校后重新入党。

年4月,根据中心县委书记郑家琪的指示,共产党员黄宝珍来到孔灵,经应聘招工的办法入厂,其组织关系也转入中共徽州农校支部。黄宝珍到孔灵丝厂工作后,不久发展了吴兰英、汪玉琴、胡茶花等人入党。为便于工作,中共徽州农校支部将党员按学校年级和丝厂分为4个小组,确定了汪承荣、董光裕、陈桂山、黄宝珍为各小组组长。9月,根据中共皖南特委县委书记联席会议决议精神,又进一步将孔灵丝厂与学校工作划分开来,单独组建中共孔灵丝厂支部,支部书记黄宝珍。

“皖南事变”后,皖南党组织遭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残酷破坏。徽州中心县委和徽农党支部虽未受到损失,但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活动陷于停顿。寒假后,方邦通考入浙江英士大学农业专修科,党支部领导再次改组,由汪承荣任书记,汪承炎任组织委员,董光裕任宣传委员。5月,汪永时从浙江回皖南,根据中心县委书记崔思权(化名冯定)的指示,汪于9月初回到徽农继续读书,以便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不久,崔思权在歙县渔梁被捕,中心县委机关被破坏。徽农党支部在失去上级领导的困难环境下,仍然坚持隐蔽斗争,发展新党员,以待时机恢复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

03

徽州农校和农校党组织创立的影响

徽农开办正值日寇侵华、战云密布的年代、竟然能在穷乡僻壤办起一所职业学校,诚属不易,她是漫漫长夜里的希望之光。当年,凤阳中学送来汉白玉楹联以资庆贺,联曰:“黉宇宏开山增色,田园力作士如林。”这,是祝贺,是赞许,是期待,更是希望。

一、创办“徽农”,她接纳安置了大批流亡学生,为抗日救亡、周济难民,安定社会起了积极作用。“徽农”是省立学校,学生享受公费待遇,免缴学费,吃公粮、还有食堂补贴。抗战期间,大批沦陷区青年学生流亡到徽州地区,进入“徽农”,他们既有栖身之所,又可继续读书。年—年,“徽农”来自沦陷区学生占在校生半数以上。他们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及本省长江南北各地。当年开办的农艺科和农产制造科的76名同学中,本地学生只有10人。直到年秋季,情况才有所改变。

二、创办“徽农”,推动了绩溪乃至徽州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徽农”是徽州地区最早开办的职业学校。抗战期间,沦陷区大批中等学校内迁,一些名师也进入徽州山区,一度掀起兴办中等学校的热潮。在“徽农”的影响下,县人唐少澜等于年筹办了以纺织毛巾、土布为专业的私立中正纺织职业学校,校址初选在鱼龙门,年春迁大石门。学校收费参照省立“徽农”标准,对农村贫寒子弟免费入学,使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呈现东西互补,工农齐全的态势。

三、创办“徽农”,引进不少名师。徽农开办值抗战时期,人事调动比较频繁,虽九易校长,但多为教界翘楚,更不乏农业方面的专家。如金瀚、段天爵、朱大鼎、江强世、邓甲三、何庆云、刘继宋等。“徽农”所聘教师多为大学毕业生,还有留学外国的,如教国文地理的汪菊农,留学苏联;胡翼谋留学日本。农科专业教师戴锦荪毕业于金陵农学院,休宁隆卓人,其在家办有养蜂场、种植场。教农作物学的章宋琪是有名的农学专家,还担任教导主任。其他如林旭东、储希吾(畜牧学)、林治平、王璘(肥料学)、刘启东、吴肇东、董明道、刁操铨等专业教师,都各有专长。徽州名师来此任教的也不少。如省立徽中校长李辛白,卸任后来此教国文,他是桐城派的古文学家,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并与胡适一起在北大编过杂志;物理教师周起家,中山大学毕业;教导主任黄远徐,吴嗣恒都是教育学方面的专家。音乐教师先有孟大周,后有“一曲黄河誉江南”的朱光纯。数学教师关象贤,歙县昌溪人,北京大学毕业;程干今,绩溪楼基人,安徽大学高材生;国文学科的程大任,是甲骨文研究的名家之一,绩城名士向他求墨宝的很多。特别是抗战期间从上海来此避难的早期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的老友郑延龄也曾任教席授课。他们对我县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创办“徽农”,为国家为社会培育了一批人才。徽农在短短的十三年中,毕业生人数虽仅人,却出现了不少人才。解放前后徽州下属各县、宣城、临安、芜湖等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大都是徽农毕业。同时也出现了中国现代美学家郭因(在校时名胡家俭),旅台作家的楚茹(学名程扶錞),他们著作在身,据说就是在“徽农”打下的基础。另外,像刘健斌、叶强、胡家褆、胡佳积、程字璜、王强、程尚远、程绪安、李厚德、张逢鋆等一大批有志青年,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就参加新四军游击队跟着共产党干革命,解放后走上了各级领导的岗位,或成为某方面专业人才。

五、徽农党支部建立后,坚持把宣传马列主义,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组织党员和青年学生学习进步书刊。汪永时书记回校后,遵照中心县委的指示,把组织进步学生学习政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学习新四军《抗敌报》,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学习中共皖南特委《新党员训练大纲》等。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组织把沦陷区来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徽农学生抗敌协会,通过这个合法组织,团结全校青年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同时还利用师生关系在学校领导层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学校当局对抗日救亡工作的支持。共产党员汪永时、方邦通分别被推为常务理事兼宣传、组织组组长。徽农党组织利用学校抗敌协会这个统一战线组织,宣传、贯彻党的抗日主张,编印《徽农》刊物,筹募现金物资,慰劳伤病员,做了大量工作。

从年秋开始,徽农抗敌协会组织了7个流动宣传队,每逢星期三、日分别深入学校周围村镇和绩溪县城,以标语、传单、挂图、歌咏、演讲、戏剧、家访等形式,大力宣传“日本侵略中国的具体事实”“抗战与农民切身之关系”“暴露日寇在占领区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意义”以及“在共同抗敌目标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无论严冬炎夏,从不间断。年7月,天气酷烈,学生剧团因连续演出,有的学生病了,但他们仍医院进行慰问演出。年,学生抗敌协会派出以党支部书记方邦通为主的10名代表,携带月饼、雪饼等慰问品慰问伤病官兵,赠送“民族干诚”锦旗一面,军学双方情绪至为热烈。徽农学生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深得绩溪城乡各界人民的好评。

参考书目:

《中国共产党绩溪地方史第一卷》《关于中共徽州农校党史》《绩溪现代化教育史料》《民国时期绩溪教育》《徽山烽火》等。

(作者系绩溪县党校常务副校长)

制作:童达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