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五黑产业从粗放走向精致

2022/8/13 来源:不详

白癜风专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index.html

本文转自:黄山日报

  本报讯暮春时节,在黟县渔亭镇团结村下坦的黑玉米基地,远远看去一片绿色,玉米苗长势良好。

  今年来,渔亭镇新建亩“五黑”产业基地,通过合作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形成“上有企业、中有合作社、下有村集体”的产业发展联动模式。“不仅种植黑玉米,我们还在汪村和楠玛村建设亩的黑粮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用户订单采购模式销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黟县从“五黑”产业品种、种养模式、经营体制、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等全链条聚合升级,加强科技赋能、机械赋能,加速农业产业由“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

  该县连续5年出台以“五黑”产业为主的特色种养业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累计兑付超万元。编制《黟县“五黑”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五黑”发展“”空间布局和实施技术路线图。强化科技支撑,相继与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安徽省农科院黟县黑色食品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五黑”特色产业专家库,在科技项目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已落实产学研合作项目6个,并制定“五黑”产业标准,全面检测“五黑”产品营养成分指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各镇村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五黑”品类种养,降低市场风险和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种养收益。

  该县还整合县域内“五黑”各品类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成立“五黑”产业发展协会,以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的方式,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同时协会与乡村运营公司合作,发挥村级强村公司、村集体作用,根据群众意愿和村组实际,村集体遴选部分村组,将可集中耕作的田地集中摸排,由强村公司对接相关企业,以代种、订单等方式,科学化按季耕种,确保质量、安全、效益。目前,形成了农旅结合型、企业带动型、抱团发展型、订单养殖型等发展模式,培育产业化加工企业8家、规模生态种养基地60个,开展股份合作试点12家,辐射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个,带动户均增收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