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万里行山水相映的黄山黟县
2024/11/1 来源:不详导语:2月16日~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村镇建设司共同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承办,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建筑杂志社、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记者,网络正能量骨干共同参加“传统村落保护万里行”活动。
本次活动历时7天,记者团队将深入安徽、福建两省开展调研采访12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前方记者将带来持续报道。
山水相依交相辉映的宏村南湖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整个村庄依山傍水而建,村后有雷岗山作为屏障,这里流水潺潺,树影婆娑,青瓦粉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素有“中国画里的村庄”的美誉。
走进宏村,古村落在水的映衬下呈现出灵动的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临水而居,择水而憩,自古就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亦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一大特色。
宏村因水而生,因水而美。自明代开始,古宏村人为防火灌溉,独运匠心,规划并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筑坝拦河,修渠引水,顺渠铺路,沿路建屋,修建月沼,挖筑南湖。宏村的村落布局形如一头卧牛出于青山之中。全村以雷岗山为“牛头”,青翠苍郁的古树是“牛角”,村内的建筑群是“牛身”,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村西湖水上的四座桥是“牛腿”,流经家家户户的水圳是“牛肠”。科学的规划设计,不仅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还为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的美景。吴良镛先生曾对宏村给予很高评价:“错落有致,布局有方,家家流水,古建飘香;参观宏村,领悟规划理念之道。”
宏村的“牛肠”水圳
宏村牛形水系里的“牛胃”月沼
今天的黟县宏村人,传承先人智慧,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定位、发展目标,坚持设计先行,规划建设引领村庄发展,依照黟县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项目建设方案,《黟县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年),《黟县传统村落分级分类保护利用规划》等规划开展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传统村落原汁原味进行保护,积极探索传统村落未来拓展的“升级版”,形成了“传统村落+民宿”“传统村落+旅游”等发展的模式,使黟县宏村传统村落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一步一景的宏村街巷
撰稿:孟楠
编辑:高梦冉